掌中蓋碗啜新綠 花茶氤氳半城客

掌中蓋碗啜新綠 花茶氤氳半城客

10閱讀 2022-10-06 06:16 快訊

作為茶葉的故鄉(xiāng),中國南方嘉木是否發(fā)乎神農(nóng)氏已難以考據(jù),但若論茶館之最,則首推四川,成都猶盛。

在這座“一城居民半茶客”的城市,想找到一條沒有茶館的街巷實非易事,而有茶館的地方總少不了一盞湯色碧綠、醇爽回甘的蓋碗花茶。

資料圖為8月9日,位于成都新津的徐公茶文化研究所內(nèi),徐金華用蓋碗茶為客人準備碧潭飄雪。記者張浪攝

四川素有品茗之風(fēng)。秦人伐蜀,始知茗飲事,元明以后川人逐嗜飲茉莉花茶。數(shù)個世紀以來,成都平原于伏天窨制花茶,就如川人家家有泡菜般普遍;川式花茶一絕“碧潭飄雪”,即源于尋常百姓家。

資料圖為8月9日,位于成都新津的徐公茶文化研究所內(nèi),徐金華接受采訪。記者張浪攝

碧潭飄雪是由中國制茶大師徐金華吸收明代閔汶水焙制“閔老子茶”與才子徐渭的“閬苑制法”后,于上世紀70年代初在家中與妻女研制而成。其中“碧”為茶湯之色,“潭”為茶碗,“雪”為茉莉花瓣,“飄”既言花浮茶面,又有香飄四方之意。

資料圖為8月9日,位于成都新津的徐公茶文化研究所內(nèi),徐金華(左)與長女徐瑤(右)正在采摘新鮮的茉莉花。中新社記者張浪攝

尚未走進位于成都新津的徐公茶文化研究所,先見“潭幽千丈碧,雪暖一杯香”的金字楹聯(lián)。室內(nèi)“茶能通神”匾額下,徐金華正為尋香而來的茶友沖泡新窨不久的碧潭飄雪。

在蓋碗中攝入少許茶葉,用85℃左右的熱水浸潤后蓋上茶蓋。少頃揭蓋,只覺茶氣清幽,花香綿延。再次沏入沸水,碗內(nèi)湯色黃綠清澈,葉如蟬勾、片片可數(shù),湯面茉莉花瓣漂浮,散狀自然、宛如雪片。嗅香觀色后再試其味,只覺清冽回甘,齒頰生香。

資料圖為8月9日,位于成都新津的徐公茶文化研究所內(nèi),徐金華正在品飲碧潭飄雪。記者張浪攝

高山云霧間的明前綠茶本身便有自然清香,經(jīng)過茉莉鮮花窨制,新添一層花香,正所謂“好茶窨香花,芳醇益顯彰”。徐金華說,制作碧潭飄雪需用伏天含苞待放的茉莉花蕾,高溫之下結(jié)出的茉莉花蕾不駐水、色澤潔白,香味較初夏的茉莉花更為濃郁。

茉莉花夜間開花放香,因此需趕在花開前擇花,使綠茶趁鮮“搶香”。

在徐金華長女徐瑤的回憶中,童年最深刻的記憶,便是伏天傍晚全家人圍坐在長條茶幾旁,聞著花香擇茉莉。一斤鮮花取掉青蒂與雜瓣,只有六兩可入茶,等全部擇完身上衣服都被汗水打濕,但家人相聚之樂自在其中。

資料圖為8月9日,位于成都新津的徐公茶文化研究所內(nèi),徐金華正在采摘用于制作碧潭飄雪的茉莉花。記者張浪攝

徐瑤告訴記者,將擇好的茉莉花與茶胚層層間隔鋪于壇中,翌日清晨烘炒,待茶葉窨到酥碎、花軟而稍酥時及時起鍋冷卻,再將花茶入罐密封。等待月余,便是碧潭飄雪最佳品飲之時。

隨著徐金華將碧潭飄雪制茶工藝公開,品飲碧潭飄雪已由一家一戶走入千家萬戶,香飄美國、俄羅斯、韓國、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(qū)。

資料圖為8月9日,位于成都新津的徐公茶文化研究所,徐金華(左)與長女徐瑤(右)。記者張浪攝

雖源于尋常百姓家,碧潭飄雪亦登大雅之堂。2013年歲末,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成都,在杜甫草堂北鄰品味成都蓋碗茶,贊不絕口的便是飄著茉莉花香的碧潭飄雪。

午后,散落于成都各處的茶館又迎來繁忙時刻。偷得浮生半日閑的茶客們背靠竹椅,手捧蓋碗花茶,伴著茶香繚繞身畔的是這座城市的千年浪漫、悠閑與煙火。正如蜀地童謠所言,“蓋碗五六盞,銅壺沖三花。茶友龍門陣,天黑忘回家”。

來源:中新網(wǎng)、北京茶世界

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

上一頁:南平松溪:三年產(chǎn)值從4.84億元做到23億元 茶產(chǎn)業(yè)駛上發(fā)展

下一頁:江山巳錦 巳巳如意 龍蛇交替 開啟好運

相關(guān)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